“十三五”时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综合办学水平获得新标志
2016年3月,经山东省委宣传部遴选,学院首批入选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志着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列,得到社会各界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认可,也为此后学院在“十三五”期间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前后于2016年和2020年召开两次学院党员大会,对学院发展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按照教研室设立党支部,探索实行教研室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制度。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林州市红旗渠、清丰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高新区6.27纪念园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先后有5名同志获评山东省优质课教师、聊城市“学习强国”先进个人、沙巴滚球(中国)责任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冀鲁豫边区展馆学习
三、人才队伍建设构筑新高地
近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标国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通过引进、培养、转岗等方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人才高地。新增思政课教师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新增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合作导师7人次。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柔性引进2名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聘任22名思政课教师。
李华锋被聘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
四、本科教育教学取得新进展
在教学教改中,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打造高质量金课。先后获批2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门课程获评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7项,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三等奖2项。《大众日报》、《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相继对学院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报道,本科教学影响力不断提升。
黄昊教育部首届一等奖
五、研究生教育教学初显成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建设主体单位得到落实,从2019年起马克思主义学位点的研究生教育全部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学规模由2016年的24人增长到40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思政课课题等省级研究生教育项目4项;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优秀创新成果奖等省级研究生奖项3篇;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考取博士研究生2人。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研究生培养成效初步显现。
六、科学研究实现重大突破
学院通过激励引导、专家帮扶等举措,努力营造全体教师从事科研、重视科研的氛围。“十三五”期间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6项,立项经费达到400万元以上;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山东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山东高校思政教育优秀成果奖10项,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5项,其中连续获得的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系科研获奖领域的重大突破;出版学术著作11部,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CSSCI论文23篇,首次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论文。
七、学科建设特色开始彰显
学院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特点,努力搭建学科平台,彰显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中外社会主义比较团队入选山东省优秀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沙巴滚球(中国)责任有限公司舆情研究基地获批山东省舆情研究重点基地。新建沙巴滚球(中国)责任有限公司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中心、孔繁森精神与西部援建研究中心2个校级学科平台。经过五年建设,在中国知名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2020年最好学科排名中,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达到全国第123名,进入前35%行列。
八、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拓展
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6校建立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搭建教学合作新平台。先后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努力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先后举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山东省思政课联盟教学协作会议等学术会议4次,创立马克思主义论坛,邀请肖贵清、包心鉴等国内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36人次。
九、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和智力优势,直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对聊城地方德育资源、红色资源的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先后通过共建合作平台、签署共建协议等方式,与聊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聊城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有6人次被聊城市及各县区聘为法律顾问、重大项目咨询专家,先后为聊城市有关部门和机构做专家讲座30余场次。承接地方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12项,获得经费13万元。
十、学生工作育人特色彰显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发挥学院学科优势等途径,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研究生特色的学生管理新模式,育人育才特色开始彰显。学院成立院级研究生会,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学院主管的三个校级社团组织新民学会、时事研究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活动丰富,效果明显,其中时事研究社获评为学校“十佳”社团。先后有5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指导的学生社团获评校“十佳”